找到相关内容3875篇,用时1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与心念有什么差别

    心是主体,心念是客体,我们历缘对境时,常跟著心念走,就是反客为主,但自己还觉得很正常,这就是一般人错误的认知。解深密经说:「阿陀那识甚深细,于凡愚不开演,一切种子如瀑流,恐彼分别执。」这就是最佳的说明。      「雁过穿潭不留影」,这句话中,雁子代表「境」,雁子在潭面上的影子代表「心念」,寒潭代表「心」,当雁子在穿潭上空时,雁子的影像映在寒潭上,两我们历缘对境时,心念的产生速度快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953284.html
  • 寄诗抒乡愁的日本僧人与大理的不解之缘

    仿佛见你,思绪万千的惟有将思念寄予眼泪流入东边的日本”这样的诗句。(注:即《长相思》中的“中宵见月如见君”、“千种消愁愁不舞,乱丝零落多头绪。但将泪寄东流波,流入扶桑去”等诗句。)大概是有感于...寄诗抒乡愁的日本僧人与大理的不解之缘   “十年游子在天涯,一夜秋风又忆家”。  在14世纪中期一些日本僧侣学佛教到达中国(明朝),后来由于卷入政变而被从首都南京流放异地。僧侣中有一叫作天祥的诗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0869015.html
  •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

   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 《弥勒发问经》中关于什么人容易犯谤法罪的经文。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善哉世尊。愿等说此业障。等知罪当自调伏。从今日更不敢作。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。善男子。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。出家道。自恃多闻修持净戒。常怀憍慢傲逸之心。又行头陀少欲知足。于是功德复生执著。尔时有二说法比丘。多诸亲友名闻利养。汝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475181.html
  •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

    一般人求师证明受皈依后,则称皈依某法师,其实所皈依者僧伽,非某法师。故皈依僧者,一切僧皆师也,不管贤愚,皆当尊礼师,自称弟子,不可贡高我慢,更不可妄自分别谁贤谁愚,这是皈依者首先应注意的。 其次,一般信佛学佛的人,经常只有一皈,而没有三皈,如信佛而不闻法敬僧,或闻法而不礼佛敬僧,或敬僧而不礼佛闻法,甚或把佛当神明看待,只是一味求升官发财,求福求寿,这些都算不得是正信的佛教徒,真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175634.html
  • 密严绿度母净土寺简介

    经常以共修,法会等形式等众生积累功德福报。 ...地区缺乏女众进修处,殊胜法王白玛才旺仁波切与龙称法王在阿日扎于 2000 年建立了一所尼众佛学院,名为“密严绿度母净土寺”,寺院总堪布 80 多岁的成就者扎巴坚赞堪布,该寺从讲修五加行开始,有次第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987448.html
  • 团结友好的楷模

    部分器物一时尤处存放。佛协会长月西法师解之急,在七塔寺,延庆寺内教提供了寄放之所。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各教积极筹备恢复宗教活动场所。但基督教苦无办公及开会、学习之场所。又是佛协,解...   团结友好的楷模   范爱待   党的英明统战政策.不但把我们宗教界紧密地团结在她的周围,而且也使宗教界结束了解欣前各教之间“老死下相往宋”的局面,实现了以爱国主义.社会主义基础的...

    范爱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4389021.html
  • 泰山:五苦颂碑

      五苦颂碑   窃观三界之内,唯有五种苦事,世人罕知,辄书此颂奉勉,幸希省觉。住灵岩释仁钦述。   生苦   生来从四大,假合依六尘。   妄识投胎卵,执情身。   几回劳父母,恩爱强分亲。   出没何时了,谁知自苦辛。   老苦   心欲行千里,区区不到头。   祗随声色转,怎肯向身忧。   面皱眉如雪,贪程尚勿休。   可怜无智者,一似恋枝猴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2489650.html
  • 观音托相圣迹序碑

    涓涓,果得二泉。又击山泐□□杖,飞瀑迸涌,遂兴寺宇,逮今八百余载。凡祈求应感而福生民,莫可胜记。然祖师发扬显圣迹之状,蔑闻其人,良可太息。”乃命工敬图其像而刊诸石,庶广其传,普勤遐迩,永同供养。...相梵僧曰法定禅师,于后魏正光元年始建道场,兴梵宫,居天下四绝,境中称最,而世鲜知其由。祖师其始西来,欲兴遭场于兹也,前有二虎负经,青蛇引路,扪萝策杖,穷绝壁而不可登,乃徘徊于南山之巅。面世之久,感日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3989667.html
  • 净空法师答:什么愈修行障碍愈多

    净空法师答:什么愈修行障碍愈多?我们的冤亲债主太多了。我们欠人的命还没有还命,我们欠人的钱还没有还债,所以我们修行,这些冤亲债主来找麻烦。我们跑掉之后,他讨不到债,他讨不到命,他不能报复了,所以他都来了。 如何排除障碍?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他们。不是自己修的,我是他们修的,他们知道,他们会欢喜。代他们修行,他们们不修,代他们修,冤亲债主就很高兴了,不障碍我们了。我们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4094792.html
  • 佛教伦理学探究

    ,所牵涉到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问题,佛教则有一个以其基本教义基础的理论体系。这一个理论体系所涵盖的伦理学问题,可以从西方伦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之角度来作探讨,诸如意志自由,善与恶,主义与利他主义,仁爱与公正原理等问题。本文即试从这个角度,来探讨佛教中对决定论与自由论的看法,并针对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所依据的教理,探究它们所关涉的重要伦理学观念。   关键词:佛教伦理学、意志自由、主义与利他...

    刘嘉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850575.html